当前位置: 首页
>湖州建设 >行业动态
显示:
正文内容
湖州市织密高层住宅小区“消防安全网”
 更新日期:2022-09-14 15:00:01 来源: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

消防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和人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。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形成了许多以高层建筑为聚居中心的居民住宅小区,高层住宅在满足大量涌入人群的需求的同时,所带来的消防安全风险凸显。

为有效解决高层住宅消防安全隐患,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今年以来,浙江省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问题导向,围绕“制度、设施设备、人员”三要素,全面开展中心城区高层住宅(含高层商住楼)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,进一步完善消防系统管控、健全体制机制,织密高层住宅小区“消防安全网”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消防隐患整改高层住宅小区284个,完成整改917处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一、聚焦消防安全隐患,“三谋”发力推整改

一是坚持谋全局,摸实大底数。成立中心城区高层住宅消防安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,明确工作目标、行动要求和职责分工。以街道为单元、小区为网格,明确各片区、网格负责人,由建设、消防支队、各街道办事处、各社区居委会及消防专家等组成检查小组,对284个高层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是否到位、消防设施是否完善、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等13个问题进行“拉网式”排查,按照“一小区一档”原则,列出隐患清单、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,为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治提供科学依据。

二是坚持谋细节,清除众隐患。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,针对消防通道停车、楼道堆放、电瓶车违规停放、消防设备器材缺失等一批易处理的隐患问题,实施登记管理,逐一落实整改方案、责任人员、整改资金和整改期限,实行“日跟进、周督查、月通报”监督,确保安全隐患问题逐一“销号”。同时,对整改完成问题开展“回头看”,对整改反弹、虚假整改的,及时约谈相关负责人,对拒不整改的,依法下发法律文书,推动问题全面整改到位。目前,先后召开协商会75次,发布督查通知13份,下发法律文书5份,推动230个安全隐患较少的小区提前完成整改任务。

三是坚持谋重点,破解旧难题聚焦消防工作长期失管、往期维修纠纷多、业主不积极配合等疑难杂症,排定出重点整治小区54个,通过分类督办、专家问诊等措施,协调处理矛盾纠纷、资金来源等问题,推动重点小区整治达标。如该市仁皇山街道天盛花园小区,因存在历史维修纠纷而停止维修消防设施,通过实地查勘、现场协调,对小区现场取证后重新组织实施维修工作;龙泉街道祥和西区,因社区、业委会不认可维修清单而无法动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,通过邀请消防专家给予全过程技术支持,优化完善维修方案,顺利完成维修并节约费用近20万元。

二、聚焦消防系统风险,“三防”结合强管控

一是指导培训到位,增强“人防”技能。加强源头管控,以人防培训为重要手段,对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升级。指导每个高层住宅小区建立由物业公司消防安全管理人员、保安、网格员、志愿者等组成的微型消防站队伍,每栋明确1名消防楼长,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、防火巡查检查、24小时消控室值守等制度。定期召开消防培训会,邀请专家讲解楼栋用电、用气安全、电动车用电安全等楼栋消防安全知识,确保每位楼长做到“会操作器材、会实施扑救、会开展检查、会组织宣传”。目前,中心城区已有“消防楼长”568人,今年已组织开展消防培训会260场次。

二是督促检查到位,确保“物防”有效。坚持问题导向,结合高层住宅小区火灾防控特点,重点对消防控制室、消防水系统、火灾报警系统、消防设备器材等进行检查测试,指导发现隐患问题。对发现问题,督促当场整改,不能当场整改的,下发限期改正通知书,无法在短时间内整改并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,进行挂牌督办。如该市飞英街道余家漾小区,存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能正常运行、消防水泵不能正常联动等6项隐患,通过市政府挂牌、建设与消防联合现场指导、属地街道跟踪落实,顺利完成全部隐患整改。

三是数字赋能到位,实现“智防”精准。围绕“智慧消防”主题,推广应用“互联网+智能”监控系统,对高层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、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系统实施24小时远程联网监控,保障自动消防设施和电气线路有效安全运行。积极探索梯控系统,有效管控电瓶车驶入楼道、室内违规充电。如在该市湖东街道怡和家园小区试点建立电瓶车禁入电梯管控系统,电梯可感应电瓶车驶入电梯情况,并自动报警且令电梯门无法关闭,确保安全使用。

三、聚焦消防机制短板,“三化”联动促长效

一是规范化实施消防维保。健全完善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保养机制,督促中心城区所有高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,与具有国家认定资质的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机构、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签订维保和检测合同,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功能检测。建立健全维保单位分类考核制度,定期对维保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考核,解决消防设施设备没人管、管不好、不愿管等问题。目前,中心城区未委托第三方维保或未开展功能检测的85个小区已全部落实整改。

二是多元化保障维修资金。建立高层住宅消防隐患整治资金保障机制,按照在保类、非在保类进行分类筹措,确保维修资金落实到位。对于在保修范围内的,维修费用由开发企业承担,开发企业不履行责任或维修不到位的,维修费用在物业保修金中列支;因物业企业维保不到位导致消防设施严重损坏的,维修费用由物业企业承担。对于保修期满、符合维修资金申报条件的,维修费用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;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,引导业主出资或积极补缴。目前,已落实开发企业、物业企业参与维修200余家,利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459.7万元,修复消防设施223处。

三是常态化营造宣传氛围。线上利用微信、微博、短信等平台,适时发布防火常识及高层建筑逃生疏散常识;线下结合发放消防宣传单页、开展消防知识讲座、播放警示片等形式展开宣传,全面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。同时,健全灭火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,积极推动消防演练常态化,引导全民进一步关注消防、参与消防,共同营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。目前,累计开展消防宣传培训600余次,消防演练320余次,受益人群近10万人。

 


 [打印文章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