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金镇地处湖州市区东南,现有人口2.4万人,下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。今年上半年,千金镇积极探索,创新机制,在全市乡镇中率先展开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的全域化市场保洁,取得初步成效。人居环境明显提升,乡村风貌显著改善。 一、市场化运作,“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”。购买服务是首要。千金镇按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思路,在去年试点镇区保洁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,将村庄保洁、垃圾清运等全域保洁业务,通过公开招投标,整体交由有资质、有实力、有经验的物业公司负责。理顺体制是关键。实施“管干分离”,镇环卫所不再直接承担保洁作业,保留并强化镇区环卫监管职责。将镇环卫所所属的垃圾运输车、洒水车、垃圾压缩机等机械设备由承接服务的专业保洁公司估价回收,统一管理、使用。原属镇环卫所、行政村(社区)聘用的环卫工人由保洁公司接收,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都由公司缴纳。多措筹资是保障。按照“村民筹一点、商户(企事业单位)收一点、镇政府配套一点、区财政争取一点”的办法筹措资金。其中,村民可以按照“一事一议”每年12元/人的标准筹资;社区居民、商户和企事业单位按照70元/吨的标准收取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费;镇财政按照12元/人的标准配套;区财政根据当年环境卫生考核结果以25—35元/人的标准拨款。2016年,筹集240万元作为政府购买保洁服务经费。 二、 全域化覆盖,“一把条帚扫到底”。实现全域覆盖。将全镇范围内的10个村、1个社区、120多公里道路的环卫保洁、垃圾清运全部由物业公司承接,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。通过整体外包,可以有效避免社区、工业园区、农贸市场、公厕等不同责任主体“各扫门前雪”容易造成的推诿扯皮,可以形成合力、提高效率。实行统一运作。通过统一保洁、统一收集、统一清运、统一处置,从路面普扫到洒水冲洗,将整个环卫保洁从前端到末端全流程交由物业公司负责。通过一家公司统一运作,打破了以往保洁、清运、洒水“分段承包、各管一段”的弊端,可以紧密衔接,有效提升效率。实施分类试点。按照区整体部署,2016年在东马干村、金城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。统筹垃圾分类试点和日常清运工作,交由该公司负责垃圾分类试点中的垃圾清运,避免了垃圾分类试点和日常垃圾收集清运中可能存在的扯皮矛盾。 三、标准化作业,“机器换人、鸟枪换炮”。推行机械化作业。淘汰原有破旧的非专业运输车辆,物业公司新购置3吨级压缩式垃圾清运车2辆,机动调配8吨级压缩式垃圾清运车1辆,同时在每个村各配置1辆电动垃圾收集车。除保留部分必要的,淘汰大部分石砌旧式垃圾箱,物业公司更新户外垃圾桶1750只,达到平均每4户居民一只桶的标准。垃圾压缩清运车日常按规划线路,在各村循环作业,将收集进桶的生活垃圾装车压缩,直接送垃圾焚烧厂处理。推进全时段保洁。物业公司改变以往临时性作业方式,在镇区推进早上5点至晚上5点的12小时保洁制,在各村推行早上6点至下午4点的10小时保洁制,能确保满足集镇、农村居民日常保洁服务需求。垃圾清运按上午、下午两班循环运行,基本实现日产日清。推广规范化管理。物业公司对镇、村原聘用的107名保洁员、清运员接收后,经岗前培训、内部考核、竞争上岗,淘汰部分年龄偏大的不适岗人员,保留精干力量。物业公司在千金镇设立分公司,内部推行规范化管理,对保洁人员推行绩效式考核,强化监督考核。 四、多元化监管,“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”。严督查。市场化运作后,镇环卫所和各行政村不再直接承担保洁作业,但监管职责只有强化、没有弱化。镇督促各村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,对各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继续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季度综合考核,并占较高权重赋分。强考核。镇政府抽调环卫所、爱卫办、城建办工作人员成立考核小组,每月对物业公司保洁情况进行现场量化考核评分,分数跟保洁经费支付额度直接挂钩。重氛围。坚持群众参与、共建共享的导向,邀请在镇的各级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党代表每季度对村镇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评议,分片区组织开展现场检查,对发现的“脏乱差”问题拍照取证,在镇政府公告栏曝光处理,并及时反馈给镇政府,督促物业公司按期整改落实到位。
|